大陂村工作队:为民尽责显担当,乡村振兴守初心当晚霞披彩、夜幕缱绻之时,邓州市九龙镇大陂村村头的“老龙头”水库边便坐满了群众,他们在这里或引杆垂钓,或休憩谈天、围塘健走,一片其乐融融的祥和景象。过去这里是一个垃圾场、臭水沟,群众们从这里走都得捂着鼻子。现在臭水沟变成了蓄水的宝库,不仅有花有草风景秀丽,还能灌溉田地、休闲垂钓。大陂村干部群众见证了老龙头水库的前世今生。 “老龙头”是大陂村群众对村口西南斜下坡汇水处的称呼,此地多股雨水汇集于此,形成一个方圆50多亩的天然池塘。很早以前这里水质清冽树木茂密,是村里小孩摸鱼玩水、垂钓游玩的“胜地”。由于近些年植被破坏和地下水位退,附近农田无法得到灌溉,生态环境遭到破坏,“老龙头”多年无人管护,杂草丛生,秸秆和建筑垃圾堆积,成了名副其实的“臭水沟”,群众们意见很大。自2019年新一届驻村工作队到任后就立即关注着、谋划着如何科学治理能让这一水利设施发挥**的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,但迫于村小组耕地纠纷和项目资金等一直搁置。2023年初,听说本年度坑塘整治项目再次启动,工作队同大陂村两委同志们一道,在坑塘边上日复一日看地形、想规划、做预算、解纠纷。 村民们在“老龙头”上开荒种粮、圈养龙虾,当得知要进行坑塘整治时是一百个不愿意,并扬言:“不给我赔偿好谁也别想在这儿干事儿,也不掂量掂量自己几斤几两.....”,面对村民们决绝且生硬的态度,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的袁键听说后,决定先从侧面对村小组情况进行摸底,捋顺利益关系,找准关键人员逐个击破。那段时间,一忙完档卡资料和入户走访的活,工作队就要去村民家坐坐拉家常、畅谈乡村振兴美好未来。经不住软磨硬泡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摆事实讲道理,村民们最后说道“经过这么多次打交道,我看出来工作队是真正为了咱们村好,老龙头闲置荒废确实可惜了,大家共同治理好,将来我们种地灌溉都方便了”。 由工作队和村两委争取的150余万老龙头坑塘治理项目在2024年春天正式开工,经过深挖、翻土、平整、建坝,工作队又自掏腰包在村内开展“生态帮扶放流”活动,累计在村内坑塘放流鱼苗1万多尾,老龙头又重现昔日碧水荡漾、藕荷争艳的景象。在今年春小麦用水和玉米干旱时,该水利工程发挥了蓄水灌溉的重要作用,周边3000余亩“岗坡”地和机井无法覆盖的田地喝上了“救命水”,粮食产量较往年有了大幅提升,群众们无不拍手叫好。 正是大陂村工作队六年如一日的不断坚守,坚持用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绿色发展理念指导工作、鼓舞干劲,才得以让“老龙头”重获新生。2024年我校申报的《“老龙头”水库治理 用生态思维助力乡村振兴》入选河南省高等学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,荣获省级二等奖。“农村工作面对的是广大人民群众,需要解决的都是身边急难愁盼,老百姓心里有杆秤,共产党员就是要在关键时刻站在群众角度和立场上想问题、找方法、做工作,树立有解思维,问题就会迎刃而解”。这是第一书记袁键和队员们总结的农村工作经验。 近两年,在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阶段,驻村工作队坚持“1+N”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模式 ,以种养殖业为带动,激活小型加工业发展活力。群众烟叶种植、牛羊养殖等热情高涨,先后建设高标准烟田500余亩、全自动烤烟炉11座,联系在外乡贤投资创办“梦蝶儿”内衣厂,产业项目共计带动110余名村民就业,年均创造利税32万元,人均年增收1.5万元。 南阳科技职业学院驻大陂村工作队时刻不忘理论与实践相统一。驻村以来,在立足农村发展现状和发现解决基层问题的过程中,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得失,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,撰写各类论文、课题和调研报告超七万字,有力支持了乡村振兴领域理论研究。 下一步,大陂村工作队将以四星级支部创建为总抓手,坚持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的工作重点,持续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,为我校乡村振兴精准帮扶工作再立新功。
来源:大陂村工作队
文章分类:
学校新闻
|